关于 宁 寧 甯 㝉 等字
古音
宁 zhu4 ①贮,积聚②伫,久立③古代宫殿的门和屏之间④古代正门内两侧屋之间
寧
ning4 或曰旧读ning2
甯
=……
詝zhu3 智慧;知识。
㤖 ①zhu3 智慧②音宁zhu4。义同
懧 nuo4 同nuo4
ps:为了避旻的讳,
通常写成了甯
等字,造成一定混乱!
为避奕詝的讳,詝通常缺最后一笔
今音
㝉 ①zhu4,古通宁zhu4,现在的简写或类推简化字,用作偏旁②又读宝③【宣】的曾用简化字,后停用。
宁 ning2 ning4
寧 ning2
甯 ning4
张钧~
zhu3 同詝(zhu3)
㤖 ①zhu4 智慧 ②nuo4 懧的类推简化字
懧 nuo4 同懦
ps:今有ning2姓和ning4姓
关于术朮術等字
古音
朮 zhu2 植物名 或写成
shu2 黏谷子高粱 或写作
shu4 或作
今音
术:shu4 手术 (繁体術)
术:zhu2 白术
现在有些书籍仍有金兀朮等字
关于釲等字
关于钟锺鐘等字
锺:锺祥市 鍾汉良、鍾欣潼、鍾镇涛、鍾丽缇、鍾兴民、鍾嘉欣 錢鍾書(钱锺书,钱老一家不喜欢写成钟!)
鐘:鐘雯(凤凰卫视中文台《有报天天读》主编)
同鐘
{(此鈡为古壮字用法)}
ps:某些情况下鍾鐘可以混用
①钟鼓
鍾鼓
(鍾鼓,锺鼓)
1. 鍾和鼓。古代禮樂器。
▶ 《詩•周南•關雎》:「窈窕淑女,鍾鼓樂之。」
▶ 《國語•晉語五》:「是故伐備鍾鼓,聲其罪也。」
▶ 唐·皮日休《補周禮九夏系文》:「凡樂事,鍾鼓以奏《九夏》。」
2. 借指音樂。
▶ 宋·范仲淹《今樂猶古樂賦》:「曷若我咸臻仁壽,共樂鍾鼓。」
3. 指權貴人家的音樂。代指富貴。
▶ 《陳書•徐陵傳》:「但山梁飲啄,非有意於籠樊;江海飛浮,本無情於鍾鼓。」
鐘鼓
(鐘鼓,钟鼓)
1. 鐘和鼓。古代禮樂器。
▶ 漢·賈誼《新書•數寧》:「使為治,勞知慮,苦身體,乏馳騁鐘鼓之樂,勿為可也。」
▶ 唐·韓愈《奉和僕射裴相公感恩言志》:「林園窮勝事,鐘鼓樂清時。」
▶ 清·昭槤《嘯亭雜錄•鑾儀衛》:「午門鐘鼓,凡上祀郊廟受朝賀,則鳴鐘鼓以為則。」
2. 鐘和鼓。亦借指音樂。
▶ 《呂氏春秋•順民》:「身不安枕席,口不甘厚味,目不視靡曼,耳不聽鐘鼓。」
▶ 唐·李涉《六嘆》詩:「但將鐘鼓悅私愛,肯以犬羊為國羞。」
▶ 宋·王讜《唐語林•補遺三》:「若敬從上人之命,即止水後,誅求聚斂,廣蓄姬侍,坐於鐘鼓之間,使家敗而身疾,又如之何?」
3. 鐘和鼓。古代擊以報時之器。
▶ 唐·杜甫《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》詩:「復有樓臺銜暮景,不勞鐘鼓報新晴。」
4. 鐘和鼓。佛教法器。
▶ 清·鄭燮《別梅鑒上人》詩:「雲山有約憐狂客,鐘鼓無情老比邱。」
鐘鼓之色 鐘鼓司 鐘鼓楼 鐘鼓馔玉
②龙钟
龍鍾
(龍鍾,龙钟)
亦作「龍鐘」。
1. 身體衰老,行動不靈便者。
▶ 北齊·杜弼《檄梁文》:「委慈母似脫屣,棄寵弟如遺芥,龍鍾稚子,痛苦成行。」
2. 衰老貌;年邁。
▶ 唐·沈佺期《答魑魅代書寄家人》詩:「龍鍾辭北闕,蹭蹬守南荒。」
▶ 宋·梅堯臣《寄馬御史》詩:「卻顧舊埒老病馬,塵沙歷盡空龍鍾。」
▶ 清·王韜《<淞濱瑣話>自序》:「此數十寒暑中,自孩提無知以迄乎龍鍾待盡,其間或疾苦,或顛連,或憂愁,備人世諸苦惱而一身受之。」
▶ 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十二:「年老龍鍾襤褸瘦弱的乞丐雙手拱着等候基督教徒的慈悲。」
3. 失意潦倒貌。
▶ 唐·李華《臥疾舟中相里范二侍御先行贈別序》:「華也潦倒龍鍾,百疾叢體,衣無完帛,器無兼蔬。」
▶ 唐·白居易《十年三月三十日別微之於澧上》詩:「莫問龍鐘惡官職,且聽清脆好文篇。」
▶ 清·唐孫華《哭座主玉峰尚書徐公》詩之二:「卻恨龍鍾無報答,敢因時忌諱門生。」
4. 沾濕貌。
▶ 漢·蔡邕《琴操•信立退怨歌》:「紫之亂朱,粉墨同兮;空山歔欷,涕龍鍾兮。」
▶ 唐·岑參《逢入京使》詩:「故園東望路漫漫,雙袖龍鍾淚不乾。」
▶ 清·陳維崧《采桑子•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獲讀緯云弟京邸春詞》詞之八:「年來怕作傷心句,雙袖龍鍾,左耳新聾,莫把箜篌唱懊儂。」
▶ 《痛史》第十五回:「從此太皇太后得見了孫兒,卻又失了媳婦,可憐一掬龍鍾老淚,泣的沒有乾時。」
5. 行進艱難貌。
▶ 唐·蘇頲《早發方騫驛》詩:「傳置遠山蹊,龍鍾蹴爛泥。」
6. 指竹。
▶ 北周·庾信《邛竹杖賦》:「霜風色古,露染斑深。每與龍鍾之族,幽翳沉沉。」
▶ 唐·袁邕《東峰亭各賦一物得陰崖竹》詩:「龍鍾負煙雪,自有凌雲心。」
▶ 清·曹寅《移竹東軒和高竹窗學士來韻》:「稚子龍鍾當戶多,北堂曾種向南坡。」
万 ①wan4 ②mo4 万俟
萬 wan4
雍
《 金史·孙即康传》
郑燮《癸巳存稿·金记缺改字》
金世宗名曰完颜雍
曆歷
曆
lì ㄌㄧˋ
1. 推算歲時節氣的方法。如:“時憲曆”、“四分曆” 、“太初曆”。《淮南子·本經》:“星月之行,可以曆推得也。”
2. 記載年、月、日、節氣等的書冊。如:“日曆”、“月曆”。《樂府詩集·卷七十三·雜曲歌辭十三·古辭·焦仲卿妻》:“視曆復開書,便利此月內。”《舊唐書·卷三十二 ·曆志一》:“玄宗召見,令造新曆。”
3. 年代、壽命。《漢書·卷十四·諸侯王表》:“周過其曆,秦不及期。”
歷
lì ㄌㄧˋ
1. 經過。如:“歷劫”、“歷險”、“歷盡滄桑”。
2. 踰越。《呂氏春秋·孟冬紀·安死》:“徑庭歷級,非禮也。”明·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卷一上·遊雁宕山日記》:“一步一喘,數里,始歷高巔。”
3. 過去、已經過的。如:“歷代”、“歷屆”、“歷史”、“歷年”。《文選·沈約·宋書謝靈運傳論》:“至於先士茂製,諷高歷賞。”
4. 分明的、清晰的。如:“歷歷在目”、“往事歷歷”。唐·崔顥《黃鶴樓詩》:“晴川歷歷漢陽樹,春草萋萋鸚鵡洲。”
5. 過去的經驗。如:“學歷”、“資歷”、“履歷”。
6. 遍、盡。《周禮·夏官·量人》:“凡宰祭與鬱人受斝,歷而皆飲之。”唐·李商隱《詠史詩》:“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破由奢。”
暦=曆=……
歷=歴=
=
=……
ps:庆(历)在乾隆年间因避讳乾隆帝的名字“弘暦”,改写歴等字
为什么弘历的历作暦,以及万曆 庆暦,庆曆等待考。
米芾行书《岳阳楼记》
文征明 岳阳楼记
白沙集 万历四十年重刻版
清代张照